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2.史家陈旭麓说:“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下列不属于材料中的“它”布新之举的是( )。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派遣留学生 D.发昌机器厂
3.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前的荣耀,是中国的“百年老站”。铸造了“中国铁路百年前的荣耀”的“铁路之父”是( )。
A.詹天佑 B.魏源
C.严复 D.侯德榜
4.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B.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C.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D.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6.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人民音乐家是( )。
A.徐悲鸿 B.聂耳
C.冼星海 D.鲁迅
7.189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 )。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8.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卢作孚
9.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B.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11.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 )。
A.《新青年》 B.《万国公报》
C.《申报》 D.《每周评论》
12.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从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
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13.《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
A.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B.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
C.报纸上报道“杂交水稻”的消息
D.火车出行被众人谴责,称破坏京城“气脉”
14.据统计,1930年时靠人力和落后的交通工具运送邮件的邮差邮路、帆船邮路共占全国总邮路的85%,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邮路只占15%。可见,中国近代邮政发展( )。
A.不均衡 B.范围小
C.邮件少 D.邮递快
15.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6.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二、判断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18.据统计,仅上海一地,1935年至1937年设置的机器厂就达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这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19.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歌女红牡丹》。( )
20.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毛泽东说的“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句话表明两人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C项正确。张謇不是洋务派代表,A项错误。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张之洞没有,B项错误。“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张謇无关。故本题选择C项。
2.【答案】D。解析:根据“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陈旭麓描述的是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厂和派遣留学生都是洋务运动中的举措,属于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故排除ABC项。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是洋务企业,所以不属于材料的“它”,故选D项。
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京张铁路”可知铸造了“中国铁路百年前的荣耀”的“铁路之父”是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1909年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A项正确。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项错误。严复翻译《天演论》,维新派代表人物,C项错误。侯德榜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D项错误。故本题选择A项。
4.【答案】D。解析:“剪辫令”的颁布是在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故本题选择D项。
5.【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D项正确。ABC三项反映了民国社会习俗变化。故本题选择D项。
6.【答案】C。解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C项正确。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八骏图》等;聂耳是中国著名的红色音乐家,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等,ABD三项并不是《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排除。故本题选择C项。
7.【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故B项符合题意。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都不是促成和决定商务印书馆诞生的直接因素,故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项。
8.【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纷纷在中国办厂,给中国带来了危害,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被称为“状元实业家”,C项符合题意。ABD项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故C项符合题意。AB项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10.【答案】B。解析:材料“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意思是说从开租界以来,出现了男子因从事商业发迹而渐趋奢华之生活风气,女子因从事纱丝工作而不再过多地受传统纲常礼教的束缚,表明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小农经济趋于瓦解,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礼教彻底崩溃,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基本实现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享有基本同等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民国初年不是在清末,故D项错误。
11.【答案】C。解析:出现最早的报刊是《申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C项正确。《新青年》创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A项错误。《万国公报》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于1895年正式刊行,B项错误。《每周评论》创办于1918年,D项错误。故本题选择C项。
12.【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这个时间段并未进入全面抗战时期;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
13.【答案】A。解析:新式婚礼来到中国是晚清时期,故A项正确;列宁装是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故B项错误;杂交水稻是1973年发明的,故C错误;D项应该是洋务运动时期,此时不再谴责火车。
14.【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30年时靠人力和落后的交通工具运送邮件的邮差邮路、帆船邮路共占全国总邮路的85%,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邮路只占15%”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近代邮政发展不均衡,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近代邮政发展范围小、邮件少、邮递快,故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项。
15.【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和民主思潮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使国人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故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项。
16.【答案】B。解析: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大众报业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择B项。
二、判断题
17.【答案】×。解析: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里明确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因此,甲午中日战争后,欧洲各国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故本题说法错误。
18.【答案】√。
19.【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故本题说法错误。
20.【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我国新式教育的开端。故本题错误。
本文标签:四川教师资格考试 学科知识与能力 四川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近代经济与文教事业的发展》真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sc.cn/)
《四川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